中国葡萄酒的源头追溯到距今9000年前的贾湖文化时期,但青铜时 代的葡萄酒历史,古代文献中很少记载。因为考古领域对中国葡萄酒的历 史研究不足,所以在夏商周秦汉的很多考古遗址中,几乎没有关注到相关 的考古学探究。不过,随着考古学研究和对中国酿酒史研究的深入,逐渐
将中国古代葡萄酒传承、发展的历史脉络,越来越清晰的展示出来。
一、商周时代的葡萄酒
在距今9000年前河南贾湖文化时代,中国人发明了用葡萄和谷物混合
酿酒,这种技艺后世如何传承呢?进入青铜器时代,夏商周的贵族们是否
有酿造葡萄酒的史实呢?
1980 年河南信阳罗山张乡天湖 商后期古墓,发现3个密闭的青铜百, 其中“鸱鸮提梁亩”中有2.09升液 体,经碳14测定,墓葬棺椁底板标本年轮矫正,距今3265±145年。
经过北京大学化学系专家分析, 发现这件青铜亩中的酒液每100 毫 克酒含有8.239毫克甲酸乙酯,还有
果香味”,是葡萄酒特有的酒石酸²。
河南天湖遗址盛有2升酒液的鸱鸮提梁卤
④ 信阳地区文管会、罗山县文化馆:《河南罗山县蟒张商代墓地第一次发掘简报》, 《考古》1981年第2期.
大河报客户端记者李鑫《信阳天湖墓地跻身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》,大河报客 户端《顶端新闻》,2019年10月17日。
2019年10月,河南天湖遗址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°。
青铜占是商周时期祭祀用的酒礼器, 一般用来盛邕(加香草的酒)。 天湖遗址青铜百中的葡萄酒石酸,是用葡萄酿造的酒,还是在酿造的发酵
酒中放入葡萄,如今还没有科学的结论。
或许是因为商周时期,中国粮食发酿造技艺非常的成熟和强大,引发
了殷纣王“肉林酒池”的腐败之风,也成就了中国粮食发酵酒的辉煌历史。
199 4年山东滕州前掌大商周薛国墓地出土的5件密封良好的子母口青 铜酒器(提梁卣2、壶2、罍1)中,发现3000年前疑似酒类的清澈液体②。 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青铜器中也发现酒渍残留物,河南鹿邑太清宫商末周 初大墓中封闭的青铜器内发现了液态酒③。1973 年,在河北石家庄市藁城 区台西村商代中期遗址还发现了一座酿酒作坊,并出土距今3400多年前 的具有发酵作用的酵母③。在河北省平山县三汲战国中山灵寿古城遗址中山王墓中出土了2300多年前青铜酒壶中,发现了的粮食酿造酒实物。
与此同时,夏商时期已大量出土陶质的鬶、盉、爵、觚以及青铜爵、 角、觚、鲜、尊、犟、觥、彝等酒器,甲骨文中已屡见“酒”以及相关的 文字。可以肯定,此时酒在贵族生活中相当普及,精美成熟的酒具和关于 酒的文字记载反映出酿酒技术相当成熟,而在此之前必定经历了一个相当
长的发展过程。
在河南,在湖北,都有商周到春秋战国时期粮食酿造酒的遗址或遗物。 不仅留下了洋洋大观的青铜酒器,而且在汗牛充栋的中国古代文献中,留下了“赵武灵王大酬五日”“鲁酒薄邯郸围”“丛台置酒”“觥筹交错”“琴
① 《国务院关于核定并公布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》,中国政府网, 2019年10月16日。
② 张从军《山东古文化遗址之:前掌大遗址》,《走向世界》,2004年第6期。
韩维龙、张志清:《鹿邑太清宫长子口墓出土铜器》,《中原文物》,2000年第1期。
●河北省文物研究所:《藁城台西商代遗址》,文物出版社,1985年
歌酒赋”“酒囊饭袋”等大量的成语。
中国古代的粮食酿造酒,是双边发酵法,可以酿造出酒度最高达17% 左右的酒。而且汉代的酿酒技师们想当然想象,在固体发酵的料中,反复 加入发酵的酒器,或许能提高酒的度数,于是探索“九酝酿酒法”,试图 通过反复发酵提高酒精高度。引发了粮食酿酒技艺大行其道,掩埋了中国 青铜时代葡萄酒的技艺。因此,中国青铜时代的葡萄酒在哪里?还需要通
过考古的野外作业去找寻。
二、汉晋时期的葡萄酒
而大量考古发现和文献记载,揭示了秦汉以来中国葡萄酒广泛分布而 两千年不断的历史。在文献中,司马迁在《史记》中记载了西汉时期西域葡萄酒酿造的盛况°。其中有些地区就在今我国新疆境内。
新疆天山北麓一座古墓出土有 一套公元前西汉时期(约距今2000 年)的酿酒器具,最重要的是拥有球 形青铜壶、扁形陶瓷发酵器和木制压榨葡萄的工具。
《太平御览》卷927 引《续 汉书》云: “扶风孟佗以葡萄酒一 斛遗张让, 即以为凉州刺史”。 是说东汉时期,扶风人(今属陕西省宝鸡市)孟佗,字伯郎,用一斛
① 胡澍《葡萄引种内地时间考》,《新疆社会科学》,1986年第5期,第101~104 页。将司马相如《上林赋》作为《子虚赋》,写作时间定于景帝中元六年(前144),显 然不当。因为上林苑乃汉武帝创建。因此,《上林赋》作于汉武帝初年,创建上林苑同 年,是比较可信的。
葡萄酒贿赂汉灵帝时大太监张让,张让是“十常侍”之一,把持朝政, 当即就任命孟佗为凉州刺史。后来苏轼对这件事感慨地说:“将军百战竟不侯,伯良一斛得凉州”。可见当时葡萄酒引发的腐败。
孟佗送张让的葡萄酒不外乎两个来源:中原酿造的,或来自西域。
据司马彪《续汉书》记载,至晚在三国时期,曹魏就酿造葡萄酒。
在河北邺都成长起来的魏文帝曹丕与他的父亲魏王曹操一样喜欢喝 酒,曹操不仅喜欢喝酒,还留下了“何以解忧唯有杜康”的名句,甚至积极探索“九酝酿酒法”。
魏文帝曹丕尤其喜欢喝葡萄酒,他还把自己对葡萄和葡萄酒的喜爱和
见解写进诏书,告于群臣。他在《诏群医》中写道:
“中国珍果甚多,且复为说蒲萄。当其朱夏涉秋,尚有余暑,醉酒宿 醒,掩露而食。甘而不饴,酸而不脆,冷而不寒,味长汁多,除烦解渴。 又酿以为酒,甘于鞠蘖,善醉而易醒。道之固已流涎咽唾,况亲食之邪。他方之果,宁有匹之者。”
这段诏书,清晰地说明曹魏不仅酿造葡萄酒,而且魏文帝非常了解葡 萄酒的特性。他认为,用葡萄酿造的酒,比曲蘖酿的酒甜,喝多了容易醉 但清醒的快一些。只要说到葡萄酒,他就垂涎欲滴。由此,后人许多文人都认为曹丕是一个爱吃甜食、喝甜酒的帝王。
魏晋时期,西域葡萄种植和葡萄酒酿造产地在扩展。大宛国仍是葡萄 和葡萄酒的重要产地。《晋书》卷97《四夷列传》载:大宛国“去洛阳万 三千三百五十里,南至大月氏,北接康居,大小七十余城。土宜稻麦,有 蒲陶酒,多善马,马汗血”。于阗、且末及精绝一带,葡萄种植和葡萄酒酿造盛行°。
“张南《古代新疆的葡萄种植与酿造业的发展》,《新疆大学学报》,1993年(3)期。
西晋左思《魏都赋》写洛阳葡萄生长繁茂①。西晋时洛阳金谷园种植 葡萄”。《晋书》卷55《潘岳传》载:潘岳撰《闲居赋》,述其洛阳居室园 林之盛况,其中有“石榴蒲桃之珍,磊落蔓延乎其侧”之句。西晋文学家陆机在《饮酒乐》中也写道了喝葡萄酒的惬意:
“蒲萄四时芳醇,琉璃千钟旧宾。夜饮舞迟销烛,朝醒弦促催人。春
风秋月恒好,欢醉日月言新。”
东晋十六国至南北朝之际,精绝、楼兰及部善等一些城邑已被废弃, 葡萄、葡萄酒产地发生变迁。龟兹、高昌等地葡萄种植和葡萄酒酿造已见 记载。前秦建元十九至二十年间(383~ 384),苻坚部将吕光征服了龟兹 国。《晋书·苻坚载记》云:吕光“见其宫室壮丽,命参军京兆段业著《龟 兹宫赋》以讥之。胡人奢侈,厚于养生,家有蒲桃酒,或至千斛,经十年
不败,士卒沦没,酒藏者相继矣”。龟兹人饮葡萄酒可见一斑。
关于高昌的葡萄酒酿造记载,最早见于东晋十六国时期°。《吐鲁番出 土文书》中有《翟洹条次酒帐》(66TAM59:4/4-1(b)-1)④,本帐有“从酒”、 “次酒”、“合次酒”语,反映了高昌地区南北朝时葡萄酒的兴盛发达。 《太平御览》卷845、972 反映高昌湾林、无半、八风谷、高宁等地种植 葡萄,酿造葡萄酒。据《吐鲁番出土文书》,麵氏高昌城镇白芳、田地、 湾林、始昌、交河、永安、高宁、高昌、横截、武城及大量寺院种植葡萄,酿造葡萄酒°。
④ 同上。
转引自王毅:《园林与中国文化》,上海人民出版社, 1990年,第86页。
郭平梁《高昌回鹘社会经济管窥:(吐鲁番回鹘文社会经济文史研究)读后》,载 李经纬主编:《吐鲁番回鹘文社会经济文史研究》,乌鲁木齐:新疆人民出版社,1996 年,第438 页。新疆早在汉朝以前就种植葡萄,高昌亦如此。
④ 唐长孺《吐鲁番出土文书》第一册,文物出版社, 1981年版,第46页。此件 文书年代不详,但同墓所出纪年文书起北凉神玺三年(399)止玄始
十二年(423),该件 文书年代应相当。
陈习刚《唐代葡萄种植分布》,湖北大学学报,2001年(1)期,第77-81页。
南北朝时期吐鲁番的葡萄已很有名。高昌王给中原王朝的 “贡品” 就有葡萄干和葡萄酒。不仅北朝的贵族很熟悉高昌的葡萄酒,南朝人对吐 鲁番葡萄和葡萄酒也很了解。称赞湾林葡萄“皮薄味美”,葡萄酒“八风 谷冻成者终年不坏,湾林河酒滑而色浅”①。晋代古墓出土的文书中有 关于葡萄和葡萄酒的记载。如玄始十一年(422) 《马受条呈出酒帐》文 书中,列出十一月四日一天支出的酒7斛②。鞠氏高昌王朝征收葡萄园酿 造葡萄酒数量非常大。 一件人酒帐记下“后人酒”就有973斛。有的 酒帐上甚至在斛之上还有 “姓”的量词。 一件文书中提到五亩六十步的 葡萄园就得酒 “十一姓又一百四十斛”。这些文书证明,古代吐鲁番地区葡萄种植业和酿酒业相当发达。
今新疆的库车、沙雅、伊犁(即伊宁)、吐鲁番等地考古发掘出魏晋 南北朝时期大量成组的酿造和储藏葡萄酒的“大陶缸”,质地坚实,火候 较高,有的高达1.5 米以上,尤其是在库车县境内的龟兹古城, 一次就发 现大缸18 个,出土时分3排,每排6 个,排列有序。缸外均有胶泥保 护。这些大缸很可能是酿制葡萄酒的发酵用具和贮藏酒的缸。从一个方面证明古代新疆酿酒业相当发达。
两南北朝时期,内地葡萄种植和葡萄酒酿造产地亦有发展。敦煌已见 葡萄酒酿造的记载。《前凉录》载:“张洪茂,敦煌人也,作《葡萄酒赋》,
文致甚美。”③
《酉阳杂俎》前集卷18载,西魏长安葡萄“园种户植,接荫连架”。
河东地区也有葡萄的种植和葡萄酒的酿造。刘宋元嘉二十七年(公元450
①《梁四公记》宋·李昉《太平广记》卷81。冯承钧《西域南海史地考证论著 汇辑》 “高昌城镇与唐代蒲昌”考证,湾林为高昌国城名,在今哈拉和卓之南,艾丁 湖之东。
中国科学院新疆综合考察队等《新疆农业》,《新疆综合考察丛书》,科学出 版社 1964年版。
《古今图书集成·博物汇编·草木典》卷113《葡萄部》。
年),统一北方后不久的北魏主拓跋焘率军南侵,在惠赠刘宋一些守将的物
品中就有葡萄酒, 这些葡萄酒可能出产于魏都平城(今山西大同)①。
在河北地区,邺城(今河北省临漳县邺镇)从东汉末年曹操建魏都开 始,就成为河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。东晋十六国开始先后有后赵、冉魏、 南燕、东魏、北齐等王朝先后在此建都,统治者的需求,从曹魏时期就开 始广泛种植葡萄,酿造葡萄酒。《北齐书》卷22《李元忠传》载东魏时李元忠“曾贡世宗(高澄)蒲桃一盘。世宗报以百练缣”。
《酉阳杂俎》前集卷18 亦载邺地“葡萄遍种”。而且随着邺都 的崛起,相州(邺城南郊的安阳) 瓷窑开始烧制黄釉、青釉瓷器。石 家庄市收藏家协会会长冯健先生在邺城遗址附近购买两件北朝时 期饮酒杯,个头比普通酒杯大一些,或为当时的葡萄酒饮酒器。
南北朝时期,常有文人名士歌
咏葡萄酒的诗作。
冯健先生藏北朝时期相州窑青釉瓷杯
南北朝文学集大成者庾信在他的七言诗《燕歌行》中则写道:
“蒲桃一杯千日醉,无事九转学神仙。
定取金丹作几服,能令华表得千年”。
三 、隋唐时期的葡萄酒
隋唐时期,葡萄酒在内地进一步传播。河北的磁州窑、邢窑开始烧制
精美的白釉瓷和黄釉、绿釉的各类瓷酒杯。
① 《古今图书集成·博物汇编·草木典》卷113《葡萄部》 。
威县出土隋代青釉鱼目纹酒杯
其中就有一些贵族饮用葡萄酒
的酒器。2003 年在河北省威县侯贯
镇后郭固村隋代墓葬出土的绿釉鱼
目纹酒杯,高7.1 厘米,口径7.8
厘米,底径3.8厘米。
唐贞观十四年(640),唐太宗命
交河道行军大总管侯君集率兵平定
了高昌,扫平了与西域政治经济文化
交流的障碍,使唐朝和西域的关系
进人一个新时代。
而高昌种植葡萄历史悠久,马乳葡萄粒大饱满,是鲜食的佳品,也可用 以酿酒。侯君集将这种佳果带到长安,唐太宗不但把马乳葡萄种在御苑里,还亲自过问用马乳葡萄酿酒之事,并用酿成的酒赐群臣。
《太平御览》卷844记载:
“及破高昌,收马乳葡萄于苑 中种之,并得其酒法。上自损益造 酒。酒成,凡有八色,芳香酷烈, 味兼醒盎。既颁赐群臣,京师始识
其味”。
唐太宗改进高昌葡萄酒酿造技 术,竟造出八种不同风味的葡萄酒,
确实令人惊叹。
美国著名收藏家佛利尔博物馆收藏的唐代
邢窑烧制的葡萄酒杯·贴花高脚酒杯,
从此,唐太宗要求吐鲁番的葡萄和葡萄酒进贡天朝。而且纳贡的葡萄必须是“干”或“弯”的,这说明,早在1400 多年前的唐朝,中国就有了干葡萄酒的标准,而且这种处理方法一直延续使用到19 世纪初叶①。从此,进一步促进了内地葡萄的种植和葡萄酒酿造的发展。京城长安所在关内道葡萄种植分布更广。雍州咸阳、华原、始平、渭南及盐州五原 种植葡萄。长安成了全国酒业中心,重要的葡萄酒酿造基地之一。葡萄酒 的酿造、买卖很发达,冯翊郡既种葡萄又酿葡萄酒。乔知之诗有云:“石榴酒,葡萄浆,兰桂芳,茱萸香”②。可见葡萄酒、浆都有出产。盛唐时期,葡萄酒酿造从宫廷走向民间。人们越来越喜欢喝葡萄酒。葡萄酒还是太原府的土贡之一。唐代虽然开始出现“烧酒”(蒸馏酒) ④,但主要还是喝低度的米酒,低度的粮食酒,无论从色、香、味任何方面,都无法与葡萄酒媲美,这给葡萄酒的发展提供了市场空间。
英国克里夫城堡博物馆藏唐贴花注壶,
是一件借鉴波斯风格影响的酒器
在唐代的敦煌,葡萄酒是婚嫁庆典 上的一种附加饮料。题咏凉州葡萄酒的 诗不少。如李白“太真持颇梨七宝杯, 酌西凉州蒲萄酒”④。元稹“蒲萄酒熟恣行乐,红艳青旗朱粉楼”。
唐代盛行于各地的凤首壶,有的是 用作冲茶器,有的用作葡萄酒的斟酒器, 其原型起源于古波斯萨珊王朝,原本是 一种斟葡萄酒的银器,唐代经中亚的粟特人沿着丝绸之路和茶叶之路传到中国。
① 法·莫尼克·玛雅尔著,耿昇译《古代高昌王国物质文明史》,中华书局1995年版,185页。
② 乔知之《倡女行》,《全唐诗》卷81。
宋·欧阳修、宋祁《新唐书》 卷39《地理志三》,
④ 梁勇、梁清华《河北酒文化志》,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1999年版。
谢弗著,吴玉贵译《唐代的外来文明》,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319页。 李白《清平调词三首》诗题,《全唐诗》卷164。
”元稹《西凉伎》,《全唐诗》卷419。
这种银器其口呈鸭嘴型,长颈,鼓腹,喇叭形高足。传到中国后,很快 成为中国瓷器模仿的对象。并随着瓷窑艺人的审美取向,增加凤首造型的 壶柄,并不断丰富壶身的装饰,逐渐成为唐代一种高雅奢华的茶器,并传播到北方契丹控制的中国北部地区。
萨珊王朝传入的带柄尖嘴银器 定窑唐末白瓷凤首壶 邢窑烧制的波斯纹饰贴花凤首壶
历史悠久的邢窑,早在隋唐时期就开始烧制贴花凤首壶,还可能得到 西亚阿拉伯地区商人的定制,所以在内丘邢窑遗址博物馆和衡水博物馆、
沧州博物馆,都藏有异域风格装饰贴花的这类凤首壶。
随着葡萄酒酿造和消费的增长,唐代各地瓷窑烧制的各种造型的葡萄 酒壶千姿百态,极大地促进了酒器艺术的发展。纵观世界各国的博物馆和 中国内地的各家博物馆,都收藏大量唐代带有葡萄纹饰和用于葡萄酒斟酒、 饮酒、盛酒的瓷器,洋洋大观,琳琅满目。其中美国著名收藏家佛利尔留给世界的佛利尔博物馆,英国的克里夫城堡博物馆、大英博物馆、芝加哥
① 金投网《精美的唐代青釉风首龙柄壶》,《燕赵都市报》2018年5月24日第24 版。
艺术博物馆、美国大都会博物馆、法国吉美博物馆、日本国立博物馆、台 湾故宫博物院、中国国家博物馆、上海博物馆、吉林博物馆等上百家博物 馆、艺术馆收藏唐代各色酒器遇千种,数千件。展示了盛唐时期的盛世繁 荣和饮酒之风盛行,其中那些精美的葡萄酒器,更是一个时代葡萄酒文化
鼎盛的不朽印记。
芝加哥艺术博物馆藏唐代白釉瓷酒器 唐代邢窑烧制的葡萄纹黄釉葡萄酒壶
唐朝的诗人们,因为喜欢葡萄酒,所以,留下了很多题咏葡萄酒的诗
作。如王绩、王翰、李白、白居易等都有咏葡萄的诗。
初唐诗人王绩(585-644)在《过 酒家》诗中有 “葡萄带曲红”的句子。
“酒家”指卖酒人家。
王翰在《凉州词》中写道:“葡 萄美酒夜光杯,欲饮琵琶马上催。醉
卧沙场君莫笑,古来征战几人回!”
刘禹锡也曾作诗赞美葡萄酒,诗云
“我本是晋人,种此如种玉,酿之成美酒,尽日饮不足”。
民间收藏家冯健先生收藏的
唐代鎏金银质高脚葡萄酒杯。
唐代是一个高度开放的时代,大量中亚粟特人来到长安、洛阳、太原、 邺城、真定、扬州、兰州等城市,不仅繁荣了丝绸之路、茶叶之路、瓷器 之路上的贸易往来,而且把胡舞、胡乐等艺术带到中国,并对中国唐代艺 术的繁荣产生了深刻影响。尤其是优美的胡旋舞,不仅随着胡姬和胡商在中国各地传播,而且胡旋舞的形象大量被用在艺术品的装饰上。
河北民间收藏家收藏的一件精美的唐三
彩胡旋舞葡萄纹双系酒壶,正面中间一位胡
姬正在表演胡旋舞,周边是葡萄纹装饰,
应该是唐代贵族使用的盛葡萄酒的酒器。
当时的长安西市及城东之曲江一
带有胡姬侍酒之肆。店中除卖酒外,
还有擅长歌舞、“貌如花”的胡姬做
陪。著名诗人王绩、张祜、李白等都
喜欢到这些酒家”,与文人学士聚在一
起,边饮葡萄酒边议论文史诗赋。
李白的诗中曾说:“遥看汉水鸭头绿
恰似葡萄初发醅。”还有“葡萄酒,
金叵罗,吴姬十五细马驮, ……”的
诗句,不但说明了葡萄酒已普及到民
间,也说明了葡萄酒像金叵罗一样,
可以作为少女出嫁的嫁妆。同时,反
映了当时胡姬表演胡旋舞的场景。
唐代河东(今山西省)盛产葡萄。并州晋阳、蒲州宝鼎(汾阴)、汾州 有葡萄种植。绛州龙门、代州产葡萄酒。并州是葡萄酒著名产地。唐末五 代李肇的《国史补》列举唐代的名酒有“河东之干和蒲桃”,就是一种干葡萄酒③。可见1400多年前唐贞观时代,就有“干”葡萄酒的称谓。
① 向达《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》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50页。
③ 户志《景龙文馆记》,见宋·李昉《太平御览》卷 927.
李肇等《唐国史补》(外一种)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,1957年版60页。
据《新唐书》卷39《地理志三》太原府太原郡记载,太原的葡萄酒 同西州葡萄酒一样,都是朝廷贡品。太原地区还用内地土生的野葡萄-- 要奠作为葡萄酒酿造原料°。大唐东都洛阳也一直是葡萄种植基地,也是葡萄酒的生产基地。
另外,山南道的荆州江陵、郢州的长寿、襄州的襄阳、夔州的奉节等 地都有葡萄种植,其中长寿还酿造葡萄酒。江南道润州酿有葡萄酒。西南地区葡萄种植分布进一步扩展。云南种葡萄,吐蕃(今西藏)酿造葡萄酒。
四 、宋辽金时期的葡萄酒
辽宋西夏时期,葡萄种植和葡萄酒酿造产地上仍有扩展。
河西的敦煌,仍是葡萄种植和酿造葡萄酒的重要产地。河东地区葡萄 种植区域进一步扩大,葡萄和葡萄酒名闻当时。晋州、绛州葡萄曾是贡品。 北宋时,河中种植葡萄,酿造葡萄酒。《五总志》云:“葡萄酒自古称奇,本朝平河东,其酿法始人中都。”宋金时,解州安邑、平阳府亦种植葡萄,酿造葡萄酒。太原府的葡萄种植和葡萄酒酿造,在宋金时期仍然名重天下。 河北地区的葡萄种植继续东扩。北宋北京大名府、沧州无棣已见葡萄种植河南东京开封府、西京河南府、南京应天府等附近地区都种有葡萄。两淮路的黄州,有葡萄酒的酿造,扬州、和州也种植葡萄、酿造葡萄酒。
到南宋时期,江南地区的葡萄种植非常普遍。江南东路的建康府种植葡萄。两浙路的常州种有马乳和水晶两种葡萄。平江府(苏州常熟也种 有两种葡萄。湖州不仅出产野生葡萄,还栽培有紫、白两种马乳葡萄。秀 州种植葡萄,都城临安府种有水晶、玛瑙葡萄。越州(绍兴府)嵊县一带广泛种植碧葡萄。绍兴府既有野生葵奠,又种植葡萄(主要有浆水和玛瑙二种),
④ 陈习刚《五代辽宋西夏金时期的葡萄和葡萄酒》南通师范学院学报,2004,(2) 第314页.
还酿葡萄酒。沿海的台州出产紫、绿两种葡萄,仙居则出产优质的水晶葡 萄。福建路的福州种植葡萄。 南宋时期,西南地区梓州路渠州种植葡萄,所酿葡萄酒位居天下名酒之列;成都府种有绿葡萄。
这一时期,京兆府等关内一带,西南吐蕃、云南等地,仍种有葡萄和 酿造葡萄酒。尤其在江南地区,葡萄种植地域比较广泛①。京兆府等关内 一带,西南吐蕃、云南等地,仍种有葡萄和酿造葡萄酒。到南宋,江南地 区的葡萄品种多,种植普遍宋辽时期,葡萄酒已经进一步普及,成为与中 国粮食蒸馏酒(俗称白酒)并驾齐驱的酒饮料。在宋词中,就有关于葡萄酒的作品。
辽朝地处中国北方,是契丹族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。通过北方的丝绸 之路和茶叶之路与西域和中亚各国有着非密切的经济和文化交往,因此,在世界各国和中国各地博物馆收藏了不少辽朝的酒器。其中就有葡萄酒器。
辽代的玻璃葡萄酒壶 辽代波斯银葡萄酒斟酒壶
① 陈习刚:《五代辽宋西夏金时期的葡萄和葡萄酒》万方数据第3期《中国古代 葡萄、葡萄酒及葡萄文化经西域的传播(一)》
1974年在辽宁沈阳的北部的叶茂台一座辽代墓葬发现了随葬的瓶瓶 罐罐。辽宁博物馆的专家对墓葬进行发掘,出土了一些陶器、玉器和金银 器等随葬品,在这座墓旁边,又发现了多处辽墓。其中7号墓规模较大, 专家们发现一块墓志、证明墓主人是辽国耶律公主,早年嫁天祚帝的宰相 萧义,死后安葬于萧氏家族墓园,在石棺周围的金银器和陶瓷器中发现了液体。经过沈阳市研究所鉴定是辽代随葬的葡萄酒。
1958年内蒙古乌兰察布盟右前旗(今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前旗)土
城子出土一件辽代上肩刻有“葡萄酒瓶”四字的茶绿釉鸡腿坛(瓶), 是辽赤峰缸瓦屯窑烧制的传世品。
辽代土城子遗址出土的“葡萄酒瓶”
在河北省宣化区下八里发现的 辽代贵族家族壁画墓群,保留着反映 多位墓主人生前生活场景的壁画。既 有千年前为死者准备的生前同样的 真实酒席,也有宴席上歌舞鼓乐的伶 人表演壁画。其中壁画《备宴图》上 的两位侍者非常严肃地正在为宴席 准备酒品。各色各类不同的酒器、加 热水保温的温酒具、酒盏、执壶、酒 坛子和餐具、汤食菜肴琳琅满目,真 实反映了辽代酒席、酒宴、酒具的形制和样式。在7号墓张文藻墓后室正中柏木棺台前两张供桌上,摆放着一千多年 前的一桌宴席,有大大小小的瓷盘、瓷碗、油灯、水壶,瓷盘中盛放着各 种水果、糕点等。水果中的梨、桃、枣、豆蔻、核、胡,板栗,还有几粒干瘪的葡萄。墙角的一个瓷瓶黑釉瓷瓶用石灰封口。瓶内盛满液体。